(海報制作:王春培 楊明)
(視頻來源:涼州區(qū)融媒體中心 他經(jīng)國 郭昌寧 王君亮)
從“冷餳”到餐桌的風味記憶
涼州面皮子,古稱“冷餳xíng?”,其歷史可追溯至隋唐時期,敦煌文書中便有關(guān)于這種“面制涼食”的記載,是西北干旱氣候下誕生的美食——用面粉制成涼皮,搭配酸辣調(diào)料,解膩消暑,成為當?shù)厝藢箍崾畹摹懊胤健薄?/span>
民間更有一段趣聞:相傳唐僧取經(jīng)途經(jīng)西涼(今武威),西涼女王以當?shù)靥厣袄漯h”招待,其清爽口感讓師徒四人贊不絕口。雖經(jīng)時間演變,涼州面皮子仍保留著古法精髓,成為涼州人“一日不可無”的家鄉(xiāng)味,更被視作絲路飲食文化的活化石。
涼州面皮子的制作密碼
1. 面的“蛻變”:從面團到?jīng)銎?/strong>
和面醒面:普通面粉加冷水揉成光滑面團,醒發(fā)30分鐘,讓面筋更有韌性。
洗面筋:面團放入涼水中反復揉搓,分離出淀粉水(直至水變清),剩余面筋備用。
沉淀淀粉:淀粉水靜置3小時,倒掉上層清水,留濃稠粉漿,加少量蓬灰(或食用堿+鹽)調(diào)味,增加涼皮的筋道。
2. 蒸制點睛:兩張 “皮” 的誕生
蒸涼皮:平盤刷油,倒入粉漿,大火蒸 5-8分鐘至表面起大泡,取出晾涼后揭成薄皮,疊起切絲。
蒸面筋:洗面剩下的面筋加酵母醒發(fā) 20分鐘,蒸熟后切小塊,口感松軟有嚼勁。
3. 調(diào)料靈魂:一碗 “料汁” 定成敗
醋水:涼州熏醋為底,加芹菜水、花椒粉、淀粉水勾芡,酸香帶鮮。
辣油:本地線椒榨制,潑入熱油激出香辣,色澤紅亮不嗆喉。
點睛料:蒜泥水(解膩)、芥末水(提味)、焯水芹菜段、胡蘿卜絲(添脆感)。
仔細瞧去,紅、綠、褐、黃、白在碗里集合,美得好似藝術(shù)品,一股武威面皮子特有的香氣撲鼻而來。夾一筷入口,面皮爽滑勁道,面筋松軟糯香,酸辣合一,一如涼州人的性格。
傳統(tǒng)小吃的 “破圈” 之路
在武威,從清晨的早市到深夜的夜市,面皮攤是最熱鬧的存在,成為街頭巷尾的本地“煙火坐標”。
老字號“吉面皮子”“于家面皮”憑借獨家調(diào)料配方,成為當?shù)厝说摹霸绮蜆伺洹?,日均銷量超千份。涼州面皮子店不斷創(chuàng)新化,做出適配現(xiàn)代口味的改良,推出微辣、酸甜等“輕刺激”版本,吸引年輕人和游客。
為了讓更多人品嘗到?jīng)鲋菝嫫ぷ樱瑳鲋莶惋嬈髽I(yè)真空包裝,解決保鮮難題,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,年銷售額突破百萬元。涼州面皮子作為“涼州美食節(jié)”主打產(chǎn)品,結(jié)合雷臺漢墓、天梯山石窟等景點,成為游客必嘗的“打卡美食”。
涼州面皮子的魅力,在于它用簡單的面粉和調(diào)料,承載了千年的地域文化。從街頭小攤到電商貨架,這碗涼皮正以更鮮活的姿態(tài),讓“涼州味道”走向更遠的地方。(楊延琴 王浩)
來源:新甘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