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月的騰格里沙漠,太陽如同懸在頭頂?shù)幕馉t。踩在鋼架上的鞋底幾乎要被燙透,風卷著沙粒打在安全帽上噼啪作響。就是在一片無垠戈壁里,浙能武威火電機組項目的建設者們以專業(yè)和毅力,豎起一座堅實的能源堡壘。
作為隴電入浙戰(zhàn)略的關鍵工程,這座總投資73億元的電站不僅連接著戈壁與江南,更承載著未來千萬家庭的用電期盼。目前,1號鍋爐鋼結構已突破90米,1號間冷塔施工至145米,煙囪外筒巍然結頂——每一步推進,都是與風沙、高溫抗爭的成果。
風沙淬煉 質(zhì)量如鋼
在鍋爐區(qū)域,焊工老周頭戴面罩,貓腰在管排間完成第13600道焊口。風沙大的時候,他甚至要用手肘穩(wěn)住焊槍?!澳憧催@熔合線,得像一道勻稱的銀絲才行。”老周說著,用毛刷小心掃去焊道表面的沙粒。在他身旁,一座簡易“防風棚”頑強地與沙漠對抗,守護著每一道焊縫的純凈。
122米高的間冷塔平臺上,技術員小李正半跪著校準模板。他手里的測厚儀顯示垂直度誤差始終控制在3毫米內(nèi)。“比原計劃提前了?!毙±钫Z氣平靜,卻掩不住內(nèi)心的喜悅。而在主廠房40米層,鋼筋工貓腰穿梭,汗水剛一滴落,就在鋼筋上蒸出白痕。
主廠房區(qū)域的節(jié)奏同樣緊湊,2號鍋爐的大板梁吊裝正進行,吊機操作員盯著指揮手勢,將構件穩(wěn)穩(wěn)落在預定位置,誤差控制在5毫米內(nèi)。
質(zhì)量,不只是圖紙上的數(shù)字,更是這群人用專注與細致,在風沙中打磨出的承諾。
腳步丈量 安全為基
“這里的臨時電纜再套一層護套!沙粒太鋒利,普通套管扛不住。”質(zhì)量專職范光澤一邊說,一邊掃描焊工小張電子證上的二維碼。“滴”的一聲——證件信息、培訓記錄實時核驗通過——這是浙能武威推行的“人員賦碼上崗”,確保每個關鍵崗位都人證合一、責任到人。
范光澤和同事們?nèi)站凶?萬步,“高溫天工人容易累,我們多走一步,隱患就少一點。”從鍋爐頂?shù)诫娎|溝,17個作業(yè)面,800多處危險源,他們用腳板一寸寸“摸排”出來。勞保鞋里灌滿了沙,他卻打趣說:“我們是沙漠里的‘安全駝隊’。”
如今,無人機也加入了這支隊伍。15分鐘航拍,就能完成以往需耗時1小時的高空檢查,發(fā)現(xiàn)問題直接喊話提醒。李俊強指著無人機的遙控器,“看屏幕,腳手架是否滿鋪、安全帶是否系牢,一清二楚。”科技,正讓這條安全防線更加智慧而堅韌。
沙海攻堅 進度為證
工程部的施工進度表上,紅綠相間的標簽密密麻麻卻井然有序:紅色的“1號鍋爐大板梁吊裝完成”“煙囪外筒結頂”等關鍵節(jié)點旁已鄭重打鉤;綠色的“設備到貨”欄內(nèi),凝汽器、封閉母線等重要設備的到貨時間被清晰圈注,實時更新。
“吊裝工作中風沙是我們最不可控的變量。”鍋爐專工施建治指著進度表說。他的辦公桌上攤開著厚厚的吊裝方案,邊角處寫著“風速≥5級立即停工”的醒目備注——這是多次實戰(zhàn)積累的經(jīng)驗。沙漠天氣瞬息萬變,剛剛還晴空萬里,轉眼便狂風卷沙。每一次吊裝、每一次高空作業(yè),都是與風的賽跑。
為保障進度目標,項目團隊建立起全方位的“進度守護機制”。面對少數(shù)受750kV接入系統(tǒng)影響的設備,團隊派出專人長期駐廠,通過每日視頻連線、生產(chǎn)跟蹤表、實時催交等方式貼身督促。“8月底前,1號機組凝汽器首批安裝材料必須確保到貨?!逼麢C主管曾文進一邊翻看催貨記錄,一邊堅定地說。
風沙依舊,熱浪未歇,但在騰格里沙漠的邊緣,一座現(xiàn)代化的能源基地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拔節(jié)生長,這里是浙能武威項目現(xiàn)場。每一天,焊槍在風沙中閃爍弧光,塔吊在烈日下輾轉騰挪。建設者們的腳步踏遍鋼架與沙地,汗水滴進混凝土,專注刻進焊接口。在這里,質(zhì)量是信仰,安全是底線,進度是承諾——三者共同熔鑄成這座未來電廠的鋼鐵脊梁。
按計劃,到2026年,從這里送出的第一度電將沿著隴電入浙的線路,跨越山河,點亮江南的璀璨燈火。戈壁無言,風沙作證。這群建設者以沙漠為紙、汗水為墨,正默默繪就“隴電入浙”的壯麗圖景。(姜昕滟)